确保呼吸道通畅的方法
2014-02-21 16:48 来源:http://www.jianianle.com/huxiji-c117.html 作者:admin
确保呼吸道通畅的方法有气管内托管和气管切开等方法。急症病人的抢救,心肺脑复苏、或手术后病人常选用气管内插管作为保持呼吸道通畅的最佳方法。气管内确管的保留时间通常以48小时为限,超过48小时以上应考虑行气管切开术为佳。但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较高,特别是拔管后的气管狭窄成为临床处理的难题据报道择期气管切开术死亡率3%,紧急气管切开术可高达6—5%而长期气管内插管死亡率术到l%。气管切开木后继发肺部感染的死亡率较长期气管插管高8倍。烧伤病人气管切开术后发生肺部感染的死亡率可达100%,而末行气管切开术病人的死亡率仅为5%。长期插管的病例很少发生分泌物误吸或胃内容物返流,而气管切开水的病例发生率可达69%,甚至仅7小对内即可出现,气管插管的误吸率仅4%,发生在1—13天。不过小儿应用无套囊的气管插管的发生率可达16%。
近20年来制作导管材料不断地改进,从而使原先反复使用的红橡胶导管发展为合成性塑料聚合物和高弹件体一次性使用。如今普遍使用聚氯乙烯、硅橡胶或红橡胶制品,添加增塑剂改善了弯曲性能,加稳定剂保证热稳定性,抗氧化剂防止老化。各种导管在安全性和组织适应性上都应符合国家标准,并按美国标淮协会Z一79委员会规定规格验证。B ernhard等报告Argyle、Nationa Cathert er、0bio Portex、Ruschstafety和Shiley PVC等牌导管的热稳定性好,不易坍瘪或曲折,而Lanz和FrahKlin牌导管太软,容易扭折。
最近研究导管安全性注重改进套囊的设计,因套囊处仅需数小时就可造成粘膜损伤,大容量低压套囊较低容量高压套囊为好,粘膜损害出现慢而较轻。不过,最终损害粘膜的程度都是与插管时间长短成正比。有人改用泡沫塑料填充套囊,空气密封虽降低对气管的压力,但损伤的表现并无改善。

总之,维持呼吸道通畅和人工呼吸在3周内选用经口(或鼻)气管插管较好。气管导管宜用与组织相容的材料制成。大容量低压会突对气管的压迫小,因而长期留管对气管损伤的发生率和严更情况均显著减轻。长财间正压通气和维持CO2分压则以气管切开为传。
下一篇:气道湿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