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氧技术的换代发展过程
2013-12-24 16:16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在吸氧技术上也在发生着根本的变化。从最开始的氧气瓶到现在的分子膜法制氧,每个过程都代表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进步。
氧气瓶(第一代)
氧气瓶属于高压容器,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容易造成燃烧和爆炸。按照规定,钢瓶应当每3年由专门的检验部门进行检测鉴定,合格后打上钢印标记。假如您家中使用钢瓶,应当格外注意其使用年限。不然就会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威胁。
家用化学制氧机(第二代)
使用时向容器内加入适量水,然后加入两种化学制氧剂,经过化学反应后就会产生氧气。优点:操作简便使用迅速,体积小巧便于携带。缺点:一是麻烦,需不断清洗容器,更新制氧剂;二是使用时间短,一次不超过20分钟;三是用起来成本高。尽管购买制氧器的费用不高(约200元左右),但购买化学制氧剂的费用相当昂贵。

电子制氧机(第三代)
电子制氧采用的是空气中的氧气在化学溶液中氧化及还原析出的工艺。这类产品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要求非常严格,绝不允许倾斜或倒置,否则具有强腐蚀性的溶液会流入输氧管及鼻腔,其日常保养和维护极为麻烦。产氧流量较少。
分子筛制氧机(第四代)
分子筛制氧机单机成本较高,体积大笨重,噪声较大,分子筛容易老化,而更换一次分子筛的价格相当高。而且是耗氧大户,多数功率在350-400W之间。
第四代分子膜制氧机(第五代)
高分子膜制氧技术是国际先进的尖端制氧技术。比方讲我国进西藏的列车上安装的的供氧系统即采用这类技术,减少高原反应。它的原理是利用氮分子在高分子膜内的溶透速度不同,实现从空气中把氧气富集,把部分氮气排斥,从而获得所需的生命氧。此种制氧方式属于纯物理制氧,无需添加剂也不用加水,通电供氧,空气为原料。一次买单无需二次耗材,本产品使用寿命长达10年以上,省电45-90W之间,便捷,通电即供氧“生命氧家用制氧机”,是用这种技术的,已申请国家专利。